いずれまた
作家・伊坂幸太郎
『仙台ぐらし』 | 河北新報 | 2011年4月13日
经过仙台站时,我发现车站大楼被遮住了,能看见脚手架和起重机,应该是在进行修复工作。
这番场景唤起我初中时手腕骨折的回忆,被遮盖的仙台站就像记忆中那缠着绷带的手臂。
相比起骨折后的疼痛恶心,对十几岁的我而言,「也许再也不能画画、打球」的念头更让人不安。虽然知道总有一天能接好,但在医院看见X光片里清晰断裂的骨头时,实在无法想象它能够复原。由于稍微一动就会产生刺痛,在恢复日常校园生活后,不愉快的回忆也依旧挥散不去。
尽管如此,在我小心不过度使用受伤的手腕,往返医院进行检查,一阵悉心照顾后,绷带终于拆除了。手腕活动自如,画画不成问题,我也再次摸起了篮球。不知不觉间,甚至忘记了曾经骨折过这件事。
轻微的骨折当然无法与这场地震相提并论,但是「假如能恢复如初就好了」的愿望是相通的。
地震过后的我们,我们的城镇,或者更大范围内我们的国家,都满目疮痍。有一种只能用「心灵的骨折」来形容的感觉侵袭而来。
也许有一天骨折会痊愈,人们又能若无其事地蹦蹦跳跳,但我暂时还无法想象。未来不可预知,再加上地震引发的核事故,叫人无法不绝望。即使状况慢慢好转,也可能出现新的烦恼忧虑。我还担心冷漠无情之人会给灾区的人们带来伤害。
但是即便如此,只要绑紧绷带、照顾好自己、慢慢恢复,最重要的是不要自暴自弃,继续过好日常生活,总有一天骨头会再次接好吧。如果能那样就好了,我殷切地希望着。
说实话,地震过后我一直很迷茫。并非自身受灾有多严重,只是既对自己无能为力感到沮丧,又因各种不安情绪而不知所措。不过,在看到各行各业人们日以继夜地忙碌时,或是收到公务员朋友发来「现在该努力工作了」的积极讯息时,我也意识到不能继续这样消沉了。虽然不是刻意要模仿THE BLUE HEARTS(未来在我们的手中)的歌词,但我不禁自言自语道,「我们不是为了被这场地震击垮才活到今天的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