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与原新:在孤岛追忆1200万年岁月

孤島で千二百万年を思う

作家 · 伊与原新

『藍を継ぐ海』刊行纪念随笔

出处:『波』2024年10月号

地质学家口中的「最近」一词早已成了一种行话。假如他们解释说某种地质现象「是最近才形成的」,可万万不能轻信。仔细听就会知道,那指的是一百万年以前发生的事。毕竟他们的工作是解读长达数十亿年的地球历史,会这么说也情有可原。

如果将一百万年前称为「最近」,那么四万年前人类来到日本列岛定居,就可以说是「不久前」的事了。虽然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以这种方式感受时间,但偶尔以俯瞰时空的视角来寻找自己的位置,或许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深呼吸的效果。

在日本海上一座名为见岛的孤岛上,我站在岩石地带的观音堂前,抬头仰望着约有三四十米高的断崖,脑海中浮现了这样思绪。 嶙峋的褐色岩壁是大约1200万年前从海底喷发出的熔岩和火山喷发物。仔细观察就能发现,其中夹杂着许多橄榄球形状的火山弹。一条灰色的岩石带斜着贯穿底层,同样是由地底深处的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。

我来到见岛是为了取材《传承蓝色之海》的第一篇小说——以萩烧为题材的《梦幻之岛》。见岛位于山口县萩市西北约45公里的海上,是一座人口仅有600人左右的小岛。我骑着从观光协会借来的自行车,尽情感受着四月的海风,花上一整天绕岛环行了一周。

见岛的形成与日本列岛的诞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。从大约2000万年前到1500万年前,亚洲大陆的东缘裂开,海水涌入这片裂隙,日本列岛逐渐移动到了现在的位置。见岛正是由当时日本海海底裂隙中喷出的岩浆形成的火山岛。

这座岛上产出的「见岛土」是制作萩烧不可或缺的原材料。这种红色黏土是由1200万年前的熔岩风化而成的。据说是江户时代被流放到岛上的名匠林泥平将这种泥土带回本土,从此将其作为萩烧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。

见岛土可以说是列岛诞生的副产品,是大地经历悠久岁月的馈赠。无论是林泥平还是之后的萩烧陶工,他们都无法想象这片红色黏土所承载的悠久历史,只是默默地将红色黏土制成器物。站在褐色的断崖前,林泥平思考的或许并非悠久岁月的流转,而是这座岛上的资源如何为自己所用。

距离日本人的祖先迁徙到列岛已经过去了四万年。如果换算成世代,大约是1300代人。人们适应了多样的自然环境,学会了利用山海给予的资源,在列岛各地定居,并通过家族或共同体一代代地传承下去。在《传承蓝色之海》中,除了见岛之外,我还以奈良的东吉野村、长崎的长与町、北海道的远轻町,以及德岛的一座海边小镇作为舞台,贯穿这五则故事的主线便是各地特有的「传承」。

在传承的过程中,不同时代的人们采用了不同的理论,而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了解一种名为「科学」的理论。这是人类无穷无尽的好奇心所造就的、迄今为止最强有力的理论。我知道有人哀叹科学让世界失去了神秘感,但我并不同意这种看法。

曾编织出神话故事的人们,是否能想象地球诞生于银河系2000亿个恒星系之一,距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?用流星来占卜吉凶的人们,是否能想象流星不过是彗星的尘埃或者小行星的碎片?在村落的海滩上守望海龟产卵的人们,又是否能想象它们会环绕辽阔的太平洋,再次回到出生地?

科学并不会让世界变得乏味。随着科学知识的积累,世界的时空反而会更加广阔,细节也变得更加丰富。当我们用科学之光照亮日本列岛各地「传承」之物,那些轨迹便会愈加清晰地浮现出来,焕发新的光彩。

我一边感慨着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幸运,一边眺望这座由1200万年的地球运动打造出的断崖,仿佛能感受到见岛的海风吹拂过心底。


伊与原新,日本小说家。曾于于东京大学专攻地球行星科学。2010年荣获横沟正史推理大奖。2018年推出《距离月亮三公里》,先后获得第8届静冈书店大奖、第38届新田次郎文学奖及第3届未来屋小说大奖。2021年入围第164回直木三十五奖及第34回山本周五郎奖。2025年凭借『藍を継ぐ海』获得第172届直木奖。

All rights reserved
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,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copyrighted.